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研究院

【东南网】泉港致力打造石化产业科技先行区 绘就转型升级路线图

时间:2017-03-28浏览:582设置

泉港致力打造石化产业科技先行区 绘就转型升级路线图

2017-03-26 07:19:40 刘益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宝琴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3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庄国辉) 作为全省石化产业的龙头基地,泉州市泉港区在化工核心技术、专有技术和循环经济、石化人才聚集等方面,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按照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泉港在补短板和打造石化产业升级版过程中,将创新贯穿始终,在打造石化产业科技先行区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力

近日,位于泉港区的福建福源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8000m3/h火炬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试投产。项目将福建联合石化火炬气作为原料,通过收集、缓存以及分离提纯装置,生产为工业用的氢气与燃料气,每小时可加工尾气8000立方米,每年可节约能源2.4万吨,年产值可达1亿元,实现污染减排和效益增值的双赢。

泉港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共生产业群模式,实现产业集群内供热、供气、原料产品互供以及废弃物回收利用。仅2015年,循环经济生产总值达138亿元,企业关联度82%。“通过园区项目一体化聚集,形成产业内部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网络,从而减少企业的投资,降低项目能耗,提高产品竞争力。”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经发科副科长庄民芳介绍。

除打造循环链外,泉港还加紧产业链上下游撮合,加快精细化工突破。按照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泉港重点发展多元化烯烃、乙烯、丙烯、苯、C4等五大产业链,侧重引进辐射带动作用大、产品附加值高、工艺技术水平先进、能耗低排放小的石化项目,培育发展化工新材料、石化装备制造及维修维护、质量检测等关联产业,加快关键环节的延链补链,形成上下游关联密切、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创新链方面,泉港推动“产业链延长”迈向“价值链延长”,在规模总量、物流贸易、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先导先行。经过转型升级,泉港的产业集群从“单一主导”向“多元支撑”逐步迈进。在石化产业的辐射带动下,泉港纺织服装、化工新材料、港口物流等关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院企联姻助推产学研用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与泉州德诚高新树脂有限公司的院企合作,实现了双方共赢。我们为企业进行顶层设计,对原有产品进行配方优化和工艺改造,使公司产品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福建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登龙介绍,企业则帮助研究院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目前,石化研究院已与泉州20多家企业进行院企合作,开展30多项科技项目,申请73项专利。

创新驱动需要一支优秀的科研人才队伍。泉港积极搭建校地对接合作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共引导形成98项联合攻关项目,全区50%以上科技型企业都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技术、尖端技术大多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高校作为科研工作的基础平台,是对专业科研机构的重要补充。”福建东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汉明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泉港区委书记吴礼源告诉记者,泉港持续加大对各类产学研平台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引领创新的高效催化剂。鼓励企业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推动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面升级,推广智能制造、“数控一代”应用,提高综合竞争力。此外,还引导提高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组建科研项目研发团队10个。

打造石化科技服务高地

打造科技石化先行区,人才和平台都不可或缺。泉港积极构建以“两院两中心”为核心的公用配套支撑体系(“两院两中心”即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福建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国家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建成集科技研发、产学研对接、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为一体的石化科技服务高地,服务范围可辐射到福建全省乃至周边省份。

去年,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迎来首批学生入驻。接下来,有近500名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将先后入驻。随着泉港校区交付使用,国家级重点实验研究机构——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和国家级化工领军人才也将随之进驻。

“学院不仅是校地合作,更是政、产、学、研、用五方面全员协同。”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院长鲍晓军介绍,今后,学校跟产业的有机结合,可推动泉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发展,也能为福建石油化工产业提供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支撑。

目前,作为“两院两中心”之一的福建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已共建18家院企合作研发中心,承担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高校产学研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3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件、实用新型专利20多件。

据统计,五年来,泉港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研发平台31家,新增专利申请量4666件、授权量2698件,分别是建区以来前十年总和的22.3倍、20.2倍,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普示范区。目前,全区共有石化管理人才、技术人才7000多名。

(原文网址:http://fjnews.fjsen.com/2017-03/26/content_19287181.htm)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