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研究院

【东南网】高校石化研究院深耕泉港绿色石化

时间:2016-03-28浏览:556设置


高校石化研究院深耕泉港绿色石化

2016-03-25 14:52:0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与泉州市二十多家企业进行院企合作,开展三十多项省市区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七十三项专利——

高校石化研究院深耕泉港绿色石化



在福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实验室里,陈登龙展示“提高金鱼存活率的袋子”。 (张九强 摄)

泉州石化基地是中国石化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日前出炉的《泉州市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提出,泉州市将把泉州石化基地打造成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导区,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临港石化基地。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地级市试点,泉州市持续加大对各类产学研平台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引领创新的高效“催化剂”。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化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目前,石化研究院已经与泉州市20多家企业进行院企合作,开展30多项省市区科技计划项目,申请73项专利。其中,与德诚高新树脂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环保型阻燃聚氨酯树脂,在合成革行业掀起以“水”代“油”的技术革命。

□本报记者 许雅玲/文 张九强/图

院企“联姻” 打造科技高地

石化研究院与德诚高新树脂有限公司的“联姻”,是泉州市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公共服务技术体系的一个缩影。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合成革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溶剂型树脂生产。溶剂型聚氨酯树脂中含有70%—80%的二甲基甲酰胺、甲苯等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在生产过程中极易挥发,成为有机废气,造成空气污染。而且其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大量水,同样会造成地表水污染。为减少污染,要对废气、废水中的有机溶剂进行回收,结果又产生新的污染物——危险固体废弃物以及有机废气、废水等。据估计,全国合成革行业每年排放的有机废气在20万吨以上,废水在800万吨以上,危险废固物5万吨以上。

此外,采用溶剂型树脂生产的合成革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将部分有害物质残留在合成革中,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而且溶剂型树脂合成革的透气透湿性较差,穿在身上会让人感到发闷,不舒服。

随着油性溶剂的危害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合成革市场寻找替代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水性聚氨酯就是近年来公认的替代方案。除了水性聚氨酯产品,聚氨酯树脂有许多环保“变种”,像耐热性树脂、耐水解性树脂、耐黄变树脂、高性能防水透湿树脂、水性聚氨酯、阻燃树脂等。2013年5月,依托石化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德诚高新树脂有限公司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开始研发环保型阻燃聚氨酯树脂。

“我们与德诚高新树脂有限公司合作,对聚氨酯的性能进行不断完善,研发出环保型阻燃聚氨酯树脂。”据石化研究院副院长陈登龙介绍,研发的产品将广泛应用于纺织、户外用品涂层,还可以作为工业用的保温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产业引才 优化用人环境

2013年,泉港区政府与福建师范大学签约共建福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计划在泉港建设国家级石化工程技术中心,重点服务石化产业链中下游产业。拥有博士学历的泉港高级工程师陈登龙主动请缨,希望用知识回报家乡。“泉州多项颇具诚意的人才扶持政策和产业集群搭建起的科研技术服务平台,是吸引我回到家乡工作的主要因素。”

从学术殿堂踏进机器轰鸣的企业车间,陈登龙找到另一个课堂,另一个研究室。他走遍了泉港大大小小的化工企业,熟悉这里的每一个企业负责人,结交到了一大批技术人才,负离子记忆枕材料、高性能纺织用太空棉黏合剂、钢结构用粉末涂料的制备等10多项专利,是陈登龙回报家乡的最好礼物,也是产学研协作创新的最佳诠释。

城以才立,业以才兴。不断完善的人才发展环境,正吸引着一批像陈登龙这样的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入驻泉港开展科研工作,引领中小企业创新升级、发展壮大。据悉,泉港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制定出台《泉港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政策措施和人才发展目标任务,不断加大人才政策制定、机制创新和经费投入力度等。

如今,石化研究院拥有12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室和3000平方米的中试车间,承担着“福建省合成树脂功能化技术重大研发平台”、“泉州市聚氨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泉港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基地、泉港区危化品警示教育基地、泉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重任。

当好“参谋” 推动成果转化

“从企业的技术研发到企业对整个方向性的把握,包括经验管理,我觉得石化研究院可以给他们很多建议和合理化的意见。所以,我认为石化研究院扮演的是一种‘高级参谋’的角色。”陈登龙说。在这位“高级参谋”的实践下,石化研究院已经成为泉州地区企业科技攻关的大本营。

在实验室里,陈登龙向记者展示了正在研发的“生长膜”和“存活袋”。实验桌上放着几把金针菇,它们都用塑料薄膜封着。据悉,这些塑料薄膜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所以又被称为“生长膜”。“目前,这种‘生长膜’还处在测试阶段,测试成功后,将应用到大棚农业。”而在桌子的另一角,几个透明的袋子里装着水和小金鱼。据悉,袋子密闭后能释放氧原子,让金鱼存活下来。参与测试的小金鱼是3月14日放进去的,目前还能活泼地游动。这种能“提高金鱼存活率的袋子”也尚处于测试阶段,测试成功后,将应用到海产品的运输中。

目前,石化研究院已申请专利73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已授权专利16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接下去,石化研究院将促进这些专利逐步应用到本地企业,使科技更快地转变为生产力,为泉州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原文网址:http://qz.fjsen.com/2016-03/25/content_17551383.htm)

返回原图
/